坎特伯雷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几个
阅读:768
2016-06-21 11:01:05
坎特伯雷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
坎特伯雷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内斯特·卢瑟福
获得奖项: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学术界公认他为继法拉第之后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证实放射性涉及从一个元素到另一个元素的嬗变。他又将放射性物质按照贯穿能力分类为α射线与β射线,并且证实前者就是氦离子。因为“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他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
生平介绍:
1871年8月30日,卢瑟福生在新西兰尼尔森附近的斯普林格罗夫(现属布赖特沃特)。
1890年他进入坎特伯雷大学在那里他遇见了他最敬仰的教授,在他们的引导下卢瑟福对于科学的研究更加强烈,并已经做了两年电子学的先锋研究。而后1891年他以"电磁研究"获得科展的奖学金。
1895年,卢瑟福获得奖学金,据闻这天他正在田里挖马铃薯,卢瑟福得知考上奖学金,将手中的铁锹丢掉说:“这是我挖的最后一颗马铃薯了”。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卡文迪许实验室做博士研究后,在那里他暂短地保持了发现世界最长无线电波(2英里)的纪录,后来跟随发现电子的汤姆孙做研究。在研究物质放射性期间,他创造了术语:α(阿尔法)和β(贝塔)射线,又经测定发现β射线是速度快、穿透力强的电子。
1898年,卢瑟福被指派担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主任,实验中他发现了放射性的半衰期,并将放射性物质命名为α和β射线,这项实验被授予19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因为他调查到解体的元素、化学和放射性物质。他证明了放射性是原子的自然衰变。
1911年,在他的金箔实验中,借由他发现和解释卢瑟福散射,他推测原子的核心有正电荷集中,进而开创了卢瑟福模型。
1909年卢瑟福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同他的学生马士登用α粒子撞击一片薄金箔,他发现大部分的粒子都能通过金箔,只有极少数会跳回。最后他提出了一个类似于太阳系行星系统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空间大都是空的,电子像行星围绕原子核旋转,推翻了当时所使用的梅子布丁原子模型。
1911年3月,卢瑟福在曼彻斯特文学与哲学学会的会议上宣布他的意外发现,同年5月,他将论文发表于“哲学杂志”。
坎特伯雷大学荣誉列表
1、坎特伯雷大学是一所国际认可的大学,在教学或科研方面与国际密切接轨,在优异的学术水平方面享有声誉。
2、坎特伯雷大学所有的学术人员都在其从事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并发表著作。
3、坎特伯雷大学的工科课程是新西兰最完善的,也是世界闻名的。
4、国内高校排名:全球高校网(4ICU)国家高校排名4Internationl Colleges &Universities5。
5、全球高校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QS TOP186。
【扩展阅读】:
坎特伯雷大学教育优势
坎特伯雷大学拥有学生总数20,000人。是公共服务方面最大的高等教育中心,尤其是在工程,师范、护理、健康、社保等专业具有优势。学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近千个学术和专业研究项目,帮助学生培养研究和探索能力。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非常欢迎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前往求学,因此在管理留学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坎特伯雷大学
公立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国家
新西兰
世界排名
261
申请通过率
0%
建校年份
1873年
学校学费:
热门专业: 工程 、商科/经济 、建筑 、设计